近日,筆者在采訪過程中遇到了兩個小插曲,都與瓊中蜂蜜有關。一是海口鄧女士想購買一些純正的瓊中土蜂蜜,卻不知道哪里有賣;一是游客龔女士在瓊中游玩時,偶遇男子推銷蜂蜜,不料卻買到摻假蜂蜜。一邊是消費者對原生態(tài)農產品的求而不得,一邊卻是魚目混珠的蜂蜜市場,這折射出瓊中蜂蜜在銷售中存在的窘境。
長期以來,“熟客”經濟是瓊中蜂蜜的主要銷售渠道。老蜂農告訴筆者,在取完蜜后,他們往往還需去超市買玻璃瓶,再將蜂蜜賣給熟人,而消費者想要買到純正的瓊中蜂蜜,也得找關系托熟人。模糊的銷售渠道、錯位的供應關系,讓瓊中蜂蜜長期陷入銷售怪圈,不僅交易量少,且難以進入主流市場,形成品牌效應。而瓊中蜂農王榮堂則另辟蹊徑,憑借一臺智能手機、一個微信賬號,月售800斤蜂蜜,其中20%銷往省外。王榮堂的獨到經驗值得推廣,更值得深思。
互聯(lián)網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(tài),為傳統(tǒng)農產品流通方式注入了變革的力量,當阿里、京東等電商紛紛下探農村市場時,“農村版”微商也異軍突起,成為農產品進城的一個重要線上渠道?;谏缃粚傩赃M行熟人交易是“農村版”微商的本質,“農村版”微商的大肆擴張,也與其基于社交媒體的“分享式”銷售模式關系密切。蜜蜂是怎么長大的?它是如何采蜜的?蜂農是如何取蜜的?當蜂民將采蜜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拍照分享在朋友圈時,每一個顧客仿佛都親身經歷了蜂蜜從“花間到舌尖”的全過程,自然生出一種信任感,而這正是其他銷售渠道無法比擬的。
但也要看到,這種“農村版”微商還存在著供應鏈不完善、產品包裝不統(tǒng)一、監(jiān)管難等問題。同時,要想打破“熟人圈”這一樊籠,規(guī)?;癄I銷瓊中蜂蜜,還必須要進行資源整合和品牌塑造。筆者認為,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嘗試建立“農戶(專業(yè)合作社)+網商”的質量標準化體系,將蜂農納入專業(yè)合作社,實行統(tǒng)一標準、統(tǒng)一采購、統(tǒng)一倉儲、統(tǒng)一配送、統(tǒng)一物流、統(tǒng)一包裝的模式,讓瓊中蜂蜜“化零為整”抱團出擊,打開銷路更打響品牌。
此外,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資金、物流、技術、人才等方面的投入,加強對農村微商主體的培育。如資金方面,可通過組織銀企對接會,了解微商主體融資需求;物流方面,可建配送中心,整合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一級配送力量,優(yōu)化農村物流網絡;技術方面,可吸引本地優(yōu)秀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,充實微商隊伍,等等。只有健全政府推動體系,形成“政府+微商”的合力,才能真正打通瓊中蜂蜜的品牌化之路。